首先,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
兒童玩具到了他們手中就變成了實驗室的小白鼠,孩子這敲敲那打打,總想把拆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構(gòu)造。
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,物質(zhì)生活極大地豐富起來,孩子的玩具也越來越多,越來越高級。尤其是4+2+1家庭模式中的獨苗苗,更是家庭的重心,家長們不忍心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,有求必應(yīng)。凡是對孩子智力發(fā)育有幫助的或是孩子想要的玩具不論貴賤,一般都會買來。因此,只要家里有孩子,就會堆滿不用的玩具、
童床、奶瓶等兒童用品,隨著孩子的成長,這些東西都會慢慢成為“雞肋”,留著無用,丟了可惜。
閑置兒童用品交換平臺具有可操作性嗎
另一方面,現(xiàn)在的玩具越來越科技化,價格越來越高,對于一些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,他們希望有個類似跳蚤市場的二手兒童用品市場,他們可能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給孩子淘一些時下流行的玩具。一方面是用過的兒童用品大量閑置,另一方面是想買二手兒童用品卻找不到合適的,在這樣供求雙方都有需要的情況下,閑置兒童用品交換平臺的出現(xiàn)似乎是順應(yīng)民意、順理成章,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
然而,這個交換平臺卻不像預想的那樣易于操作,許多人開始經(jīng)營一段時間后卻堅持不下去。
首先,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玩具到了他們手中就變成了實驗室的小白鼠,孩子這敲敲那打打,總想把拆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構(gòu)造。玩具損壞多為摔壞、撞壞,導致外表配件破損居多數(shù)。被淘汰下來的玩具一般破損嚴重。對于破損程度不同的玩具定價標準就是個問題,供求雙方很難達成一致。
其次,二手玩具交易畢竟僅僅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,如果專門開辟一個市場或場地,一來會增加交換的成本,二來覆蓋的范圍小,可供交換的閑置玩具和有需求的人也相對較少。如果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做一個交換平臺,但由于多是異地交換,賣方只出示圖片,買方見不到實物,買著不放心。
閑置玩具交換平臺是新興行業(yè),家長們的接受程度和從業(yè)者積累的經(jīng)驗值都不高。兒童用品租賃要從服務(wù)、數(shù)量、規(guī)模、品種上不斷提高和擴大,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,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市場,但這樣的經(jīng)營模式卻十分困難,它比辦好一個玩具店要難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