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以來不斷減少的新客,讓國內奶粉行業(yè)在6月初夏卻感到一輪寒意。
年初以來奶粉生意下滑的趨勢并未得到緩解,由于新客減少,母嬰渠道的奶粉動銷明顯放緩,6月奶粉大促也提前開打。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也讓奶粉企業(yè)業(yè)績增長面臨困難,由于傳統(tǒng)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95%以上,已無增量空間,乳企進而轉向細分品類市場以尋求增長機會。
由于市場銷售緩慢,但廠家壓貨的計劃并不會停止,經銷商的庫存在不斷增長,不少經銷商為了降庫存悄悄降價銷售或竄貨銷售,這也讓奶粉市場價格變得更加混亂,加劇了走貨的難度。
目前母嬰門店普遍反映客戶減少,進店率較低。一方面這與近年來人口出生率降低有關,其對奶粉市場影響有滯后性,特別是對12到36個月幼兒的3段奶粉的市場影響正在逐漸體現,而后者占到奶粉總市場的半壁江山;另一方面,疫情暴發(fā)后,母嬰消費也發(fā)生了趨勢性的改變,線上消費的增長分流了線下客流,同時疫情下部分消費者在消費決策上也變得更加謹慎。
動銷的放緩也加劇了市場價格戰(zhàn)的程度,進入6月以來,奶粉“大促”就在線上線下提前開打。在線上京東、天貓等電商平臺,從6月1日開始部分奶粉品牌的價格就已經“見底”。比如某款國際品牌的3段奶粉售價為378元/罐,如果結合平臺的補貼,最低價格則降至235元/罐,這樣的價格行業(yè)中并不多見。
存量競爭下國內奶粉市場處于零和博弈的狀態(tài),因此市場價格戰(zhàn)正在加劇,預計下一階段奶粉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增速會進一步放緩,連續(xù)促銷之下部分品牌核心產品的品牌形象也面臨受損。
奶粉企業(yè)轉向細分市場要增量
從國內外多家乳企的2020年年報和一季報上也可以看到,頭部奶粉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雖然還維持增長,但增速正逐步放緩,部分品牌的收入還有不同程度的下滑。國內奶粉市場競爭加劇的背后,嬰配粉的市場滲透率已到95%到96%,在滲透率上已經沒有多少增長空間。
從趨勢上看,下一步國內奶粉行業(yè)的增長機會則更多會來自于功能性、細分化產品領域,而這主要受益于3-5線市場需求的變化。在過去很長時間中,國內一二線市場消費者更關注細分品類產品和功能性配方的應用,但在過去5年中,信息技術的推動和消費升級擴大了3-5線市場這一方面的需求,也帶來了更多的增量機會。
而7日當天,雀巢也宣布推出了一款針對3-6歲的4段水解蛋白兒童奶粉,一方面延長產品消費周期,另一方面從功能性上吸引更多消費者。
目前在奶粉市場總量中,兒童奶粉細分品類的總量占比約在9%左右,到年底或達到10%,相比于2年前的5%已有明顯增長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兒童奶粉等細分品類也同樣面臨飽和競爭的問題,目前包括飛鶴、君樂寶、澳優(yōu)、伊利、美贊臣等頭部奶粉企業(yè)也都進入這一品類淘金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(yè)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聯系方式:17788122807